拿破仑说过“士兵是靠着胃前进的”,士兵吃什么有时候非常重要,肉食为士兵提供了必要的动物蛋白,吃肉多的军队不一定每战必胜,但它总比吃肉少、甚至不吃肉的军队获胜率高一些,中国各个朝代的军人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两汉最普通士兵的年收入是3900文钱,他和自己的家人还有粮食收入,他每年是能拿出不少钱吃肉的。按照两汉时期每斤猪肉4到7文钱,一只羊170文,两汉基层的官兵可以轻松地达到每年吃肉100斤标准。这并不是本文杜撰,居延汉简就记载了一个月薪600文的“燧长”每月花掉七十钱来买肉,按照两汉的猪肉价格,他已经可以买到十到十五斤左右的肉食,一年的肉食消费可以达到60到90公斤。普通士兵工资减半,也能达到一年30到45公斤的标准,两汉官兵的肉食摄入量已经接近了现代中国居民。
展开剩余77%唐朝的猪肉也不贵,唐军士兵吃肉也很多。有据可查的唐朝生猪价格分别是300文、600文、1000文一头,唐军士兵可以轻松买得起。唐军士兵年收入是12石粮食外加12匹绢,神策军士兵有公公们当长官,工资更是可以达到一年36匹丝绸。唐朝的丝绸的价格相差很大,最低时一匹绢价值100到200文钱,最高时高达4000文一匹,在唐朝大部分时间里一匹绢的价值都在500文到1000文之间(天宝年间西北边境一匹丝绸价值465文钱)徘徊,也就是说唐朝士兵每年的可支配货币收入大致在6000文到12000文之间。
唐朝士兵的饮食习惯也是典型的中国人,他们购买副食的比例应该和汉朝的前辈差不多,也就是用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买肉,一年就能卖到一头猪,可以轻松吃到上百斤肉。
宋代是中国农业发展得分界点,宋代得士兵伙食就相对变差了不少。宋代中等禁军士兵的年收入是50千,比唐朝士兵低不少。由于宋代是职业军人模式,宋代军人的收入还要平均给五口之家分配(汉代是给军人家属粮食的,宋代士兵的家属要租房子住),一个宋代禁军家庭平均每人的日收入就只有26文。
宋代厢军家庭每人每天收入更是只有16文钱,只是勉强超过了北宋政府的每人每天十文钱的最低救济标准。宋代的猪肉价格却远远超过唐代,宋代一口生猪价格起步价就是1000文,宋代只有南宋末年猪肉价格下跌到300到900文一头(宋理宗年间),宋朝军人的工资买肉可就远不如汉唐军人。
明代士兵的月薪是一两二钱银子,明朝一头猪的价格很少低于一两银子,明代生猪的价格基本上在一两到一两半之间徘徊,明朝士兵吃肉就困难不少。明朝末年的辽东募军(外省客军到辽东作战月薪可以达到3.6两银子)虽然年薪不低,但他们买不到足够的肉吃。因为明末辽东的物价非常畸形,不少年份一石粮食就高达4到8两银子,明军士兵吃米都困难,自然也就没多少钱吃肉。
清军吃肉就更少了,八旗军中亲军、护军、前锋三只主力部队月薪可以达到4两银子,养育兵月薪是1.5两,绿营兵即便是骑兵月薪也只有2两银子,步兵的工资更是只有每月一两银子。清朝的肉价可是历代最高的,嘉庆年间各地生猪价格在3200文和7000文之间徘徊,一头猪价格动辄就高达5两银子(云南5两,陕西5.6两),绿营兵五个月的工资才能买一头猪,就算是八旗军前锋营的士兵月薪也买不起一头猪,清军的肉食摄入量就明显不如其他朝代的同行。到了晚清时期,清军普通士兵家庭吃肉次数寥寥无几。清军士兵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少不说,还有很多人染上了抽烟片的恶习,清军士兵的对外战绩自然就格外“凄惨”。
从汉唐到明清,中国的土地没有增加太多,人口数量却增加了近十倍,士兵的动物蛋白质摄入量自然就少,对外作战的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差。
发布于:天津市